程伟元说的全是真话,其实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是原作者的真迹!

百家号17-09-27 11:20

悼红轩重忆红楼梦,脂砚斋再问石头兄

---砖家原创★颠峰破解---

这下,红学界要麻烦了!因为有人伪造了那些暗示《红楼梦》大结局的脂批!我们一直被欺骗。

....茫茫大士对石头(贾宝玉)说“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,待劫终之日,复还本质,以了此案。”。。此丢失了四百二十九字的句子只存在于甲戌本,为甲戌本的独特语句,其他脂本都没有此句。

经查,程甲本第一回也没有该句,这意味着高鄂并没有看过甲戌本,不然怎么会遗漏掉这么关键的一句,因为它和大结局那句“宝玉的去向”前呼后应!!!

请看程甲本第一回,确实没有:

一日,正当嗟悼之际,俄见一僧一道,远远而来,生得骨格不凡、丰神迥异,来到这青埂峰下,席地坐谈。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,且又缩成扇坠一般,甚属可爱。那僧托于掌上,笑道:“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,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,须得再镌上几个字,使人人见了,便知你是件奇物,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、诗礼簪缨之族、花柳繁华地、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。”石头听了大喜,因问:“不知可镌何字?携到何方?望乞明示。”那僧笑道:“你且莫问,日后自然明白。”说毕,便袖了,同那道人飘然而去,竟不知投向何方。

 好了,现在惊掉下巴的问题来了。

既然高鄂没有看过甲戌本,那为什么程甲本的大结局竟是将宝玉送回原处(青埂峰),请问高鄂是怎么知道“宝玉最后应该要回归青埂峰的”-----“前呼后应”这事?!甚至还写出了“那空空道人听了,仰天大笑,掷下抄本,飘然而去。一面走着,口中说道:“果然是敷衍荒唐!不但作者不知,抄者不知,并阅者也不知。不过游戏笔墨,陶情适性而已!”后人见了这本奇传,亦曾题过四句,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:“说到辛酸处,荒唐愈可悲。由来同一梦,休笑世人痴!”如此精妙绝伦的段子来?!

请看程甲本的大结局:

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,送到太虚幻境,交那警幻仙子对册,刚过牌坊,见那一僧一道,缥渺而来。士隐接着说道:“大士,真人,恭喜,贺喜!情缘完结,都交割清楚了么?"那僧说:“情缘尚未全结,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。还得把他送还原所,将他的后事叙明,不枉他下世一回。”士隐听了,便供手而别。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,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,各自云游而去。从此后,“天外书传天外事,两番人作一番人。”

可见,劫终之日,“宝玉”复还本质,最终按照当初和茫茫大士达成的协议,回归青埂峰下,以了此案!

毫无疑问,程甲本后四十回确确实实是真迹!!!起码大结局和其他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《红楼梦》原作者的真迹!!!

程甲本《红楼梦》序言“红楼梦小说,本名石头记,作者相传不一,究未知出自何人,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。好事者每传抄一部,置庙市中,昂其值得数金,不胫而走者矣。然原目一百廿卷,今所传只八十卷,殊非全本。即间称有全部者,及检阅仍只八十卷,读者颇以为撼。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,岂无全璧?爰为竭力搜罗,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,数年以来,仅积有廿余卷。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,遂重价购之,欣然翻阅,见起前后起伏,尚属接榫,然漶漫不可收拾。及同友人细加厘剔,截长补短,抄成全部,复为镌板,以公同好,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。书成,因并志其缘起,以告海内君子。凡我同人,或亦先睹为快者欤? 小泉程伟元识。”

可见,程伟元找到了《红楼梦》后40回,丢失的部分遗稿30多卷。程伟元说的全是真话!说谎的是那些“红学砖家”。

其实之前,本人在阅读完后四十回后,就已经指出“第94-97回;第109-111回有非常大的真迹可能性!”,现在这便是完美的证据。程甲本后40回的部分情节绝对精彩,诸如黛玉焚稿、贾母归天和鸳鸯殉主、包勇护院、大结局等堪称经典!特别是黛玉焚稿,曾经让你在梦中哭了多少回?!本人认为:后40回和前80回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字的细腻程度,前80回文字极其细腻,娓娓叙来,而后40回略显得粗糙和匆忙!由此,本人认为:此后40回乃草稿本,已拟好了情节纲要。原作者刚刚润色完80回,还没来得及润色后40回就死了。这就是“壬午除夕,书未成,芹为泪尽已逝”的由来。其实书是写完了,就差最后40回的润色工作了!